Banner 1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潘建刚

发布日期:2025-09-22 15:50浏览次数:

一、基本信息

姓名:潘建刚

职称:教授

教育经历:

1999年9月—2003年6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专业(本科);

2003年9月—2006年9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学习, 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9年9月—2012年7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环境基因组研究所,访问学者

学术身份:内蒙古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六类、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

所属系部和专业方向:⑴隶属于生物工程系;⑵专业方向:应用环境微生物技术与微生物生态学

二、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⑴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定向转化和调控;⑵污染物生物修复;⑶合成微生物生态学

学术成果与荣誉:

⑴ 内蒙古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度优秀班主任

⑵ 内蒙古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⑶ 内蒙古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⑷ 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⑹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专家库专家

⑺ 内蒙古科技专家库专家

⑻ 包头市政协智库成员

⑼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

⑽ 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三届科技工作会议“科技创新个人贡献奖”

代表性论文与著作:

⑴ Yajing Wang, Yan Yang, Jiahui Sun, Yueqi Wang, Xiujie Liu, Jingyu Cao, Aiai Zhang, Chunfang Shi, Jiangang Pan. Partitioning Ganoderma lucidum residue biochar differentially boosts anaerobic fermentation performance of cow manure via mediation of anaerobic microbiota assembl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371, 123033  (SCI/EI收录) (影响因子8.0,TOP期刊)(通讯作者)

⑵Jiangang Pan, Jiahui Sun, Narisu Ao, Yuanyuan Xie, Aiai Zhang, Zhuoxing Chen, Lu Cai. Factors influencing biochar-strengthened anaerobic digestion of cow manure, BioEnergy Research, 2024,17, 1445-1454 (SCI/EI收录) (影响因子3.1)

⑶Jiangang Pan, Yuanyuan Xie, Narisu Ao, Jiahui Sun, Aiai Zhang, Yan Yang, Chunfang Shi, Hongxun Zhang.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methane production from anaerobic digestion of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via addition of biochar and cerium chloride following compost pretreatment.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21, 150, 106128 (SCI/EI收录) (影响因子5.061)

⑷ Jiangang Pan, Decai Jin, Haiming Jiang, Xiaoyun Leng, Aiai Zhang, Zhihui Bai. The phyllosphere indigenous microbiota of Brassica campestris L. change its diversity in responding to di-n-butyl phthalate pollution.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9, 35:21. (SCI/EI收录)(影响因子2.65)

⑸ Jiangang Pan, Xin Lv, Decai Jin, Zhihui Bai, Hongyan Qi, Hongxun Zhang, Guoqiang Zhuang. Developmental stage has a greater effect than Cry1Ac expression in transgenic cotton on the phyllosphere mycobiome.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9, 65: 116-125. (影响因子1.55)

⑹ 潘建刚, 呼庆, 齐鸿雁, 张洪勋, 庄国强, 白志辉. 叶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11, 31(2): 583-592

科研项目与基金:

⑴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畜禽养殖废弃物高效转化沼气联产炭基沼渣生物有机肥、沼液肥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25YFHH0283),2025.06-2028.05,100万元(主持)

⑵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专项:内蒙古东部低阶煤层气富集规律及增产关键技术攻关(2025ZDSF0001),2025.06-2028.06,60万元(课题负责人)

⑶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紫外老化生物炭促进甲烷厌氧发酵的效应及机制解析(2025MS03101),2025.07-2028.06,10万元(主持)

⑷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项目: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NJYT22065),2022.01-2024.12,30万元(主持)

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稀土CeCl3改性菌糠生物炭强化厌氧消化菌群产甲烷的效应及胞外呼吸机制解析(32060245),2021.01-2024.12 ,35万元(主持)

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蔬菜叶际微生物对酞酸酯污染的响应及机制解析(31360126),2014.01-2017.12, 49万元(主持)

实验室介绍

本实验室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我国乃至全世界低碳发展科技前沿,以国家及自治区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引领,推动学科发展,将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发展服务深度融合。借助应用微生物技术手段,实验室以内蒙古自治区低品位生物质资源的低碳转化及高值化利用为攻关重点,开展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技术领先、地区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



上一条:刘国庆
下一条:巩东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