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树立实验室安全红线意识,增强实验室人员的责任心、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师生员工生命与财产安全,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重实效、常态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目标,实行“凡进必考,达标准入”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
第三条 凡在我院实验室内参与实验教学、科研、学习的学生,必须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考核通过后,准许进入实验室。
第二章 制度体系与责任落实
第四条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准入制度实行学院、实验室二级级安全教育体系。
(一)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核实验室准入教育以及实验室安全通识教育和考核的标准。
(二)学院实验中心结合生物学科专业特点,对学生开展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知识等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并监督所属各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做好专项安全教育。各实验室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专项安全教育。
(三)各科研实验室须根据本室危险源特点、实验操作规程、日常管理要求等,组织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专项教育培训。安全专项教育内容由各实验室自行制定。
(四)如因安全准入制度执行不到位而导致安全与环境保护事故发生,学院将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三章 教育内容和形式
第五条 实验室安全教育包括法规教育、规章制度、操作安全规程、事故处理方法、环境保护、自我保护教育以及预防教育。以预防教育为主,预防教育重点在于开展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触电、防机伤、防泄密、防污染等教育。
第六条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要把安全法规条例、安全规章制度与实验室典型事故案例、危险区域要害部位、危化品使用流程、特种装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实验室防护装置使用、消防器材使用、自救逃生方法等内容相结合。
第七条 承担涉密科研项目的实验室,应配合学校保密工作办公室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安全教育,定期对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杜绝泄密事件发生。
第八条 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以专题培训为主,可配合印制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组织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消防演练和自救互救演练等辅助形式。
第四章 考核方式与准入流程
第九条 实验室准入资格的取得须经过以下流程:
(一)大二学生按要求完成为期一年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由实验中心管理人员主讲,共计16学时,结课考试85分及以上为合格;研究生在研一期间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实验安全培训,考试成绩达到80分及以上为合格;
(二)申请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做本科论文的学生研究生需向指导教师出示安全培训/教育考试成绩,即可作为进入实验室的预备人员。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再根据实验内容和本实验室特点对预备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一步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学生与导师共同签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许可书》。同时,做好《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培训记录》,两个文件一并上交实验中心留档备查;
(三)获得准入资格的学生持有《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许可书》到实验中心领取实验人员胸牌,贴好照片并填写个人信息。
(四)实验课任课教师要配合学院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每学期实验课开始前15分钟,教师需讲清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药品使用风险、事故处理方法等,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后才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喧哗及随意走动,要求学生有问题必须举手询问。并加强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第十条 各级安全教育负责人要详细记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与考试准入执行的全过程,规范归档有关资料。各级安全教育计划、内容和实施情况作为年终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项目,作为事故倒查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 外单位参观、学习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由实验室人员告知潜在的风险,并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在实验室人员陪同下参观、学习。跨科室开展实验活动的校内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须由接收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签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许可书》。
第十二条 对存在未取得实验室准入资格的人员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教学活动情况的实验室,学院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4年11月10日